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国际地层委员会将中元古界底界界线年龄定为1600 Ma,1600~1400 Ma为Calymmian(盖层系),表示全球地台盖层形成时期.华北地台基底固结时间为1800Ma,固结后即进入伸展裂解作用时期,首先是山西吕梁山区、晋南中条山、豫西熊耳山区裂解发展成三叉裂陷槽(Aulacogen).吕梁山区小两岭组火山岩形成年龄有1778±20 Ma(SHRIMP U Pb锆石)及1779±20 Ma(LA ICP MS U Pb锆石)两个数值;豫西熊耳群顶部马家河组和中部鸡蛋坪组及下部许山组火山岩年龄分别为1776±20 Ma、1791±20 Ma和1783±13 Ma(SHRIMP U Pb锆石),1776~1800Ma为火山岩的形成年龄;将1800Ma作为小两岭组与熊耳群两个火山岩组的底界年龄应当是合理的.吕梁山区的汉高山群为碎屑岩夹火山岩,代表吕梁陕豫三叉裂陷槽北支中的快速充填,与小两岭组为同时期沉积.汉高山群、大古石组(熊耳群底部沉积岩)为1800Ma裂解开始的盖层沉积,小两岭组火山岩、相关的辉绿岩墙及熊耳群火山岩均为裂解时期的岩浆作用产物.北京密云环斑花岗岩侵位时间为1700Ma,代表燕山太行山裂陷槽裂解的起始时间也即燕山地区长城系常州沟组底界年龄.北京密云地区环斑花岗岩风化壳上覆常州沟组年龄可确定为1650Ma,它不应被看作常州沟组最低层位的年龄,而是裂陷槽裂解后密云地区开始接受沉积的年龄,1700Ma、1650Ma代表常州沟组在不同地区的底界年龄,但均不等于长城系或中元古界的底界年龄.1600Ma为高于庄组底界年龄,即长城系与蓟县系的界线年龄,也是国际地层委员会中元古界的底界年龄.1600 Ma代表燕山太行山裂陷槽闭合的年龄,也是华北地台始自1800Ma伸展裂解作用的最终结束时期.1600Ma是新的陆表海盆地发展的起始时间,是重要的华北地台构造转换的时期.因此,1800与1600 Ma代表华北地台重大地质构造事件的年龄,具大区域构造意义,依据对前寒武系界线年龄确定的原则,两个年龄值均可被选择为中元古界底界的界线年龄.但本文赞同中国全国地层委员会采用1800Ma作为中元古界的底界年龄,因其更符合中国的地质构造实际:华北地台裂解克拉通内裂陷槽中的盖层充填,底界为1800Ma.华北地台中元古界盆地在不同时期,它的构造性质完全不同:1800~1600 Ma为裂陷槽;1600~1400 Ma发展成陆表海;1400~1300Ma转化为弧后盆地;1800 Ma、1600 Ma及1400 Ma代表中元古代三个重要的区域构造转换的时间点.
推荐文章
上扬子地区新元古界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潜力
新元古代
含油气系统
裂谷盆地
冰川作用
震旦纪
南华纪
上扬子板块
四川盆地
油气勘探潜力
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岩浆事件群
华北克拉通
中元古代
岩浆事件群
华北克拉通南缘洛峪群-汝阳群属于中元古界长城系——河南汝州洛峪口组层凝灰岩锆石LA—MC-ICPMSU—Pb年龄的直接约束
洛峪口组
1611±8
Ma层凝灰岩
锆石LA—HC—ICPMS
U-Pb测年
长城系
固结纪
华北克拉通
扬子克拉通北缘中元古界神农架群台子组沉积特征
神农架群
台子组
沉积相
碎屑岩
粒度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华北克拉通中元古界底界年龄与盆地性质讨论
来源期刊 地质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裂陷槽 超大陆 中元古界 常州沟组 小两岭组 汉高山群 熊耳群1800 Ma
年,卷(期) 2014,(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23-1637
页数 15页 分类号
字数 1074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彦斌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69 2129 25.0 45.0
3 乔秀夫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1 1171 18.0 3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10)
共引文献  (881)
参考文献  (5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568)
二级引证文献  (172)
192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3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5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7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3(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8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8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2(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4(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5(4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8)
1996(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7(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9(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2(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6)
2003(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4)
2004(6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9)
2005(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2)
2006(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07(9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88)
2008(7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72)
2009(5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1)
2010(5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9)
2011(60)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53)
2012(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3(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4(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9)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2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8(35)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9(98)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86)
2020(3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华北克拉通
裂陷槽
超大陆
中元古界
常州沟组
小两岭组
汉高山群
熊耳群1800 Ma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学报
月刊
0001-5717
11-1951/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113
192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