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生代是济源盆地形成并发展的重要时期.秦岭造山带在晚三叠世造山以及太行山在中侏罗世隆升对济源盆地的沉积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这段时间,盆地始终处在一个盆山相互作用的阶段,将盆地与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联系起来,有利于更好的认识这一构造沉积响应过程.本文通过对济源盆地中生代地层、沉积及其充填特征的研究,将盆地中生界划分为4个构造层序:TS1、TS2、TS3、TS4,其中TS1充填了下三叠统刘家沟组、和尚沟组和中三叠统二马营组、油房庄组,它是在扬子、秦岭及华北板块汇聚的背景下形成的内陆克拉通型层序.TS2、TS3分别充填了上三叠统椿树腰组、谭庄组和下侏罗统鞍腰组(义马组)、中侏罗统杨树庄组,它们都具有前陆盆地型充填特征,分别响应的是秦岭造山带造山作用沿洛南—栾川断裂以及三门峡—鲁山—舞阳断裂发生的逆冲推覆作用.TS4充填的是中侏罗统马凹组,受太行山隆升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厚层的磨拉石堆积.在此基础上,可将济源盆地盆山系统演化归为3个阶段:早—中三叠世大陆基底隆升与内陆克拉通型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秦岭造山与前陆盆地,中侏罗世晚期太行山隆升与山间盆地.显然,济源盆地响应了秦岭造山及太行山隆升,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造山表现为两次逆冲推覆作用,而太行山主体隆升应在中侏罗世晚期,标志着华北克拉通破坏进入高峰期.
推荐文章
华北晚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根据太行山北部盆地沉积记录
太行山北部
晚中生代
沉积物物源分析
盆地原型再造
西伯利亚板块
Izanagi板块
南海北部中生代沉积模式
南海
中生界
地震勘探
沉积模式
济源太行山区野生牡丹形态特征与分类研究
野生牡丹
形态特征
分类研究
南海盆地中生代海相沉积地层分布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海相地层
勘探潜力
中生代
南海盆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生代济源盆地沉积充填特征及其对秦岭、太行山隆升作用的响应
来源期刊 地质论评 学科
关键词 中生代 秦岭造山带 太行山 济源盆地 盆山系统演化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讨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0-274
页数 15页 分类号
字数 1623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敏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40 222 10.0 13.0
2 杜远生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77 2469 24.0 48.0
3 杨文涛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17 63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43)
共引文献  (783)
参考文献  (4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288)
二级引证文献  (53)
192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4(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5(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0)
1996(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6)
1997(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8(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1999(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0(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1(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2(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03(4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04(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6)
2005(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0)
2006(5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9)
2007(3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8(3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9(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0(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2(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2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20(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生代
秦岭造山带
太行山
济源盆地
盆山系统演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论评
双月刊
0371-5736
11-1952/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382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