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给液晶显示器亮度视角的设计提供依据,论文针对侧入式背光源的亮度视角进行了详细研究,考虑可能对其影响的3个因素,即灯源入光方式、导光板类型和光学膜层组配.首先,对2种不同入光方式,即短边入光和长边入光进行了研究;接着,对3种不同类型导光板,即油墨印刷、射出成型和热滚压导光板进行了研究;最后,对不同组配光学膜层进行了研究.测试数据显示在相同导光板和膜层组配的情况下,2种不同入光方式的二分之一亮度视角都为50°左右,但是短边入光方式在水平方向的亮度分布具有不对称性;在相同入光方式和膜层组配的情况下,不同类型导光板的二分之一亮度视角都为50°左右,且亮度分布很一致;在相同入光方式和导光板的情况下,不同膜层组配的二分之一亮度视角最小为27°,最大可达82°,数据变化较大.数据显示对亮度视角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膜层组配,接着是入光方式,而导光板的类型对其基本没有影响.
推荐文章
高效X光背光源靶材料的研究进展
X光背光源
欠稠密
气凝胶
纳米纤维
强激光
制备
无机分散溶胶凝胶法
用LED实现高亮度超薄型背光源的设计方法
LED背光源
直下式
侧入式
高亮度
均匀性
超薄型
用LED实现高亮度超薄型背光源的设计方法
LED背光源
直下式
侧入式
高亮度
均匀性
超薄型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RGB LED背光源的设计
NCP5623
LED
RGB三原色
背光源设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侧入式背光源视角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液晶与显示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背光源 视角 侧入式 光学膜层 导光板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物理和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5-349
页数 5页 分类号 TN873
字数 15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YJYXS20142903.034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欢 2 11 2.0 2.0
2 辛武根 2 11 2.0 2.0
3 王伟 2 11 2.0 2.0
4 涂志中 2 11 2.0 2.0
5 尹傛俊 2 11 2.0 2.0
6 徐宇博 2 11 2.0 2.0
7 张金风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背光源
视角
侧入式
光学膜层
导光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液晶与显示
月刊
1007-2780
22-1259/O4
大16开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
12-203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4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16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