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明确向日葵黄萎病菌间毒素产生能力以及致病力存在的分化现象,本文选取5种不同培养型的向日葵黄萎病菌对其菌落生长速度、粗毒素含量、毒素致萎活性及致病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型的黄萎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态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菌株生长速度、粗毒素产生量及其致萎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粗毒素产生能力高的菌株,其致萎能力也强,如菌株V33(产生大量微菌核)、V21(不产生微菌核)、V27(产生一定量的微菌核及气生菌丝)的粗毒素分泌量分别为0.36、0.34、0.23mg/mL,其72h的致萎指数为58.33、52.08、37.50.采用纸钵撕底蘸根法对供试菌株的致病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型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分化现象.其中致病力最强的菌株是V33,病情指数为53.97;其次是V21和V39(产生大量微菌核),其病情指数分别为45.91和43.35;菌株V27的致病力最弱,其病情指数为37.4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致病力的强弱与其分泌的粗毒素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 =0.816 9,P<0.05),但与其菌落生长速度以及微菌核的数量没有相关性.向日葵黄萎病菌毒素的分泌量是决定其致病力分化的关键因子.
推荐文章
树木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不同菌株致病力分化与产毒强弱的关系
森林保护学
北京杨
杨树溃疡病菌
致病力分化
毒素原液
产毒强弱
相关性
向日葵不同品种黄萎病抗性及产量性状的研究
向日葵
黄萎病
抗性差异
产量水平
向日葵黄萎病菌营养亲和性及致病力分化
向日葵黄萎病
致病力
营养体亲和性
硝酸盐营养缺陷型突变体
山西省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棉花
黄萎病
落叶型菌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向日葵黄萎病菌不同培养型产毒能力和致病力分化
来源期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向日葵 黄萎病菌 培养型 粗毒素产生 致病力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土肥植保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3-397
页数 5页 分类号 S435.655
字数 40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05/j.issn.1007-9084.2014.03.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洪友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62 455 11.0 17.0
2 景岚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52 289 9.0 13.0
3 赵君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65 282 10.0 13.0
4 任杰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5 56 3.0 5.0
5 张贵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11 23 2.0 4.0
6 曹雄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4 30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3)
共引文献  (90)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2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3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向日葵
黄萎病菌
培养型
粗毒素产生
致病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双月刊
1007-9084
42-1429/S
大16开
湖北武昌徐东二路2号油料所内
38-13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7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54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