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筛选了2株稠油降黏菌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TY1)和枯草芽孢杆菌(TY2),分别对其作用稠油前后的降黏效果、蜡和胶质的质量分数、族组成、烃组分等参数进行了性能评价.检测结果表明,经2种微生物作用后稠油运动黏度分别下降46.81%和60.13%;密度值下降,平均分子质量由作用前的752.3g/mol分别下降到617.5g/mol和641.5g/mol;凝固点下降了2℃;蜡的质量分数平均增加3.5%,胶质的质量分数平均增加4.3%;族组成中饱和烃质量分数分别增加4.4%和2.5%,沥青质的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0.5%和1.3%;初馏点分别降低到140℃和160℃.通过现场3口井应用,平均单井增油达到117t,有效期为50~120d,投入产出比大于1∶3.
推荐文章
超稠油降黏技术研究及现场应用
超稠油
降黏工艺
井筒掺稀
BB-1型稠油降黏剂性能评价与应用
稠油
降黏剂
含水率
温度
配伍性
钻井液用稠油降黏剂的研制与性能评价
稠油降黏剂
界面张力
润湿性能
流动阻力
贾敏效应
聚酯型降黏剂的合成及用于稠油降黏的效果
稠油
油溶性降黏剂
乙酸乙烯酯
降黏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稠油降黏菌的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来源期刊 石油天然气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生物降黏菌 稠油开采 性能评价 现场应用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天然气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8-131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58
字数 167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庆旺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45 69 4.0 5.0
2 范振中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3 8 2.0 2.0
3 乐世豪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 3 1.0 1.0
4 刘雪莲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4)
共引文献  (311)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9)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生物降黏菌
稠油开采
性能评价
现场应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天然气学报
月刊
1000-9752
42-1273/TE
16开
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33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