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初步研究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对大鼠肝脏的损害程度。方法100只肝硬化造模大鼠随机分为A组(n=40),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PVA)+门腔分流(PCS);B组(n=40),仅行门腔完全分流;C组(n=20),门静脉阻断30 min+右肾切除。分别将各组大鼠术前和术后1、2、4、8周的肝组织切片行肝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然后进行图像分析。各取8只正常大鼠,分别于PVA术前及术后4、8周行肝组织切片,马松染色后分析正常大鼠PVA手术前后肝脏纤维增生情况。结果(1)A组2只(5%)大鼠肝脏切片中常规HE染色可见汇管区明显扩张,小叶间静脉内径显著扩张,静脉壁增厚明显,壁内可见红染的纤维增生。(2)大鼠刚完成肝硬化造模时,肝细胞胞质的iNOS表达至峰值,3组平均IOD达600583±32828;3组大鼠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周内, A组仍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术后8周时,3组iNO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正常大鼠肝间质胶原纤维染色在术前及术后4、8周的总累积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8周内,PVA不会导致正常大鼠肝间质纤维化增加,可使部分肝硬化大鼠汇管区及小叶间静脉壁纤维化;PVA对肝细胞的损害主要集中在术后4周内,待肝脏对新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相应的影响达到稳态后,PVA对肝脏的损害则不明显。
推荐文章
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对大鼠肝脏再生的影响
门静脉动脉化
肝切除术
再生
增殖细胞核抗原
部分门静脉动脉化对大鼠肝脏血管铸型变化的影响
门静脉
门静脉动脉化
血管铸型
肝脏微血管
鼠科
门静脉动脉化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
门静脉动脉化
急性肝衰竭
D-氨基半乳糖
套入式缝合及袖套法
部分门静脉动脉化
门冬氨酸转氨酶
丙氨酸转氨酶
总胆红素
白蛋白
组织构建
门静脉动脉化时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血管铸型的变化
胆管癌
动脉硬化
门静脉
胆汁郁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对大鼠肝脏损害的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学科
关键词 门静脉动脉化 门腔分流 肝硬化 大鼠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马松染色 累积光密度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9-364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40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4.05.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辉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超声科 31 100 7.0 8.0
2 杨禄坤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麻醉科 45 175 7.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门静脉动脉化
门腔分流
肝硬化
大鼠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马松染色
累积光密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双月刊
1674-0793
11-9148/R
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58号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04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8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