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残余室间隔缺损( VSD)介入治疗的效果及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14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术后残余VS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辅助检查、介入治疗情况和随访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进入分析,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8.8(2.7~21)岁,平均体重26.3(10.5~53.5)kg。13例为VSD修补术后残余漏,其中2例合并主动脉弓缩窄修补术后再缩窄;5例为法洛四联症( TOF)术后残余VSD,其中1例合并频发室性早搏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例为右室双出口术后残余VSD;1例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残余VSD。介入治疗距离外科手术时间为11~80个月。①介入治疗中左心室造影测得VSD右心室面直径为(3.73±1.56)mm,4例右室面有多处分流,1例为左室-右房瘘;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量之比为1.53±0.23;无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者。②21例患者中,1例介入治疗中建立轨道时反复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放弃堵闭行外科手术治疗;20例(95.2%)封堵成功,其中1例应用2个堵闭器。1例合并频发室性早搏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儿同时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2例合并主动脉弓再缩窄患儿经球囊扩张后缩窄解除。介入治疗中无不良事件发生。介入治疗后即刻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少量残余分流3例。ECG均无异常发现。③20例随访1~79个月,均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在1年随访中ECG分别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继续随访6~12个月无改变;2/3例即刻有残余分流患儿在随访中残余分流消失,1例介入治疗后20个月时仍有残余分流3.4 mm,心腔大小和功能正常;无新发的三尖瓣或主动脉瓣反流,3例堵闭前存在的中重度三尖瓣反流在随访中反流均为轻度;未见堵闭器移位、脱落或血栓形成。结论经导管堵闭介入治疗先心病手术后残余VSD是一项安全、有效和易行的方法,介入治疗后即刻和中长期随访效果好,应成为此类患儿首选的治疗方法。
推荐文章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国产封堵器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随访依从性调查
先天性心脏病
儿童
介入术
依从性
调查
75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的随访研究
介入封堵术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经胸超声心动图
心脏结构
血流动力学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
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国产封堵器
动脉导管未闭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余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及中长期随访
来源期刊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残余分流 介入治疗 随访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1-376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43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501.2014.05.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芳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 131 669 12.0 21.0
2 吴琳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 80 363 10.0 15.0
3 陆颖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 28 126 7.0 9.0
4 何岚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 14 81 5.0 8.0
5 齐春华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 12 35 4.0 5.0
6 侯佳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 19 108 4.0 10.0
7 赵璐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 7 46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6)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室间隔缺损
残余分流
介入治疗
随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双月刊
1673-5501
31-1969/R
大16开
上海市万源路399号
4-394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0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17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