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的烟气和乏汽余热,介绍了3S离合技术、吸收式热泵技术、压缩式热泵技术、吸收式热泵+压缩式热泵技术及基于Co-ah循环供热技术(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5种余热利用技术,对其供热能力提升、节能性和经济性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对供热能力提升程度的分析得出,利用5种技术均可以提升供热能力,其中基于Co-ah循环供热技术提升供热能力最大.通过节能性分析得出,5种技术均有节能效果,其中基于Co-ah循环供热技术节能效果更为显著.通过经济性分析得出,增加单位供热能力(1MW)的情况下,在电厂应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和基于Co-ah循环供热技术初投资略高,但运行费用节省也较为明显.综合考虑供热能力提升和经济性两方面因素,基于Co-ah循环供热技术更具优势.
推荐文章
浅谈燃气热电联产系统设计要点
热电联产系统
发电机
发电机保护
设备基础
噪音
通风系统
板式换热器
紧急散热器
启动系统
城市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能力和余热利用分析
热电联产
余热利用
供热改造
供热能力
郑州市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在热电联产中的应用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热电联产
节能技术
循环设备
热电联产机组控制方法研究综述
热电联产
传统PID控制
现代控制
先进控制方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燃气热电联产系统余热挖潜方式研究
来源期刊 热能动力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热电联产 吸收式换热 烟气余热回收 乏汽余热回收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9-354
页数 分类号 TK6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付林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 153 2549 25.0 41.0
2 李锋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 16 150 9.0 12.0
3 赵玺灵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 43 397 12.0 18.0
4 王潇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 9 69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19)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62)
二级引证文献  (38)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2)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2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20(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热电联产
吸收式换热
烟气余热回收
乏汽余热回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能动力工程
月刊
1001-2060
23-1176/TK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公滨路452号
14-158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28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319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