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交替极性的直流电场对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30只成年SD雌性大鼠用改良Allen法(10g×2.5cm)制备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损伤节段的上下各一个节段椎板间隙,放置交替极性的直流电场刺激器(可提供500-600μV/mm的直流电场,每15min改变一次极性),实验组实验后即刻给予直流电场环境干预至实验后2周,而对照组不予直流电场的条件.在实验后第1,3,7天,2周通过BBB评分观察双侧后肢运动功能的变化,并于实验后2周通过:①形态学: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神经丝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观察局部脊髓的变化.②神经电生理:运动诱发电位观察脊髓运动传导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2周的BBB评分:实验组左后肢4.0±3.27,右后肢3.9±3.41;对照组左后肢4.9±3.35,右后肢4.1±3.47;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差:实验组左侧1.01±1.33,右侧0.16±0.09;对照组左侧2.15±4.44,右侧1.10±0.50;波幅差:实验组左侧1.86±1.45,右侧1.50±0.75;对照组左侧3.94±2.35,右侧2.76±1.30;右下肢潜伏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脊髓运动传导有所改善.结论:伤后2周,交替极性的直流电场能改善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脊髓运动传导功能,但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学观察也未见显著性差异.直流电场对大鼠脊髓损伤的长期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推荐文章
正直流电场对球形火焰影响的机理分析
高频交流电场
正直流电场
负直流电场
稀燃火焰
火焰传播特性
离子风
外加电场对实验性大鼠脊髓损伤作用的研究
脊髓损伤
电场
脊髓血流量
诱发电位
交流和直流电场对天然气贫燃火焰的影响
天然气
电化学
离子风
数值模拟
火焰传播特性
燃烧压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交替极性的直流电场对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致伤装置 交替极性的直流电场 恢复
年,卷(期) 2014,(8)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7-713
页数 7页 分类号 R744|R454.1
字数 71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242.2014.08.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洪毅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外科 53 494 8.0 21.0
2 姜树东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外科 12 41 3.0 5.0
3 白金柱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外科 15 62 4.0 6.0
4 张军卫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外科 32 108 5.0 8.0
5 甄巧霞 北京康复医院神经疾病康复中心 3 16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脊髓损伤
致伤装置
交替极性的直流电场
恢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月刊
1001-1242
11-2540/R
大16开
北京市和平街北口中日友好医院
82-361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290
总下载数(次)
1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