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岩溶水体溶解无机碳(DIC)的转化过程是评价岩溶碳汇稳定性及效应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解其在岩溶地下水补给的地表溪流中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于2013年7月8~14日对广西融安县官村地下河水补给的地表溪流进行7昼夜定位连续监测,利用高分辨率自动监测仪器每15分钟测定pH、溶解氧(DO)、水温(T)、电导率(SpC)等参数,人工每2小时采集水样用于测定常规离子和δ13CDIC等指标.结果表明溪流水体T,pH,DO,SpC,DIC(以HCO;表示),Ca2+,δ13CDIC,方解石饱和指数(SIc)以及水体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水化学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过程.SpC,DIC,Ca2+和pCO2等指标白天降低,夜间升高;T,pH,DO,δ13CDIC和SIc等指标白天升高,夜间降低.SIc变化范围为0.70~0.89,表明溪流中可能发生了碳酸盐的沉积.通过热力学参数计算表明水温(昼夜变化幅度为5.8℃)对水体pCO2的昼夜变化影响率为27.48% ~54.88%.反映水体水生植物新陈代谢过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水体DO指标和水体δ13CDIC均在白天上升,夜间下降,而δ13CDIC和水体DIC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2=0.71),这也证明溪流水体DIC的变化过程受到水生植物新陈代谢过程的影响,白天水生植物以光合作用为主,消耗DIC,释放O2,水体δ13CDIC上升;晚上以呼吸作用为主,消耗O2,释放CO2,增加DIC,水体δ13CDIC下降,其对水体pCO2的昼夜变化影响率为45.12% ~72.52%.通过研究表明溪流溶解无机碳变化过程受到物理因素(太阳辐射和水温等)和生物作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共同影响,这为进一步了解岩溶地下水出露地表后溶解无机碳转化过程及岩溶碳汇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推荐文章
亚热带岩溶区典型常绿和落叶树种的蒸腾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亚热带岩溶区
常绿树种
落叶树种
整树蒸腾量
环境因子
亚热带典型流域C、N沉降季节变化特征及其耦合输出过程
亚热带流域
湿沉降
径流输出
C、N耦合及平衡
亚热带草地水热动态变化及地表能量分配
土壤水势
土壤温度
地表能量
降雨
亚热带和黄土高原区耕作土壤有机碳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土壤有机碳
全球气候变化
模拟与预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亚热带典型岩溶区地表溪流溶解无机碳昼夜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期刊 第四纪研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岩溶地表溪流 溶解无机碳 昼夜变化 生物作用 物理因素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气候变化与碳循环专辑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3-880
页数 8页 分类号 P641.134|P592
字数 81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7410.2014.04.2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6)
共引文献  (371)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216)
二级引证文献  (112)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3(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5(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4(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8(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1(28)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1)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2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8(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9(4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20(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岩溶地表溪流
溶解无机碳
昼夜变化
生物作用
物理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第四纪研究
双月刊
1001-7410
11-2708/P
大16开
北京9825信箱
82-428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94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812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