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索改良大鼠大脑置管给药方法,并应用于帕金森氏病(PD)大鼠模型以消除中枢神经即刻给药引起的应激反应和实现重复给药.方法:大鼠随机分成2组(墨水组,6-羟基多巴胺组),自制套管,植入大鼠大脑,墨水组使用微量给药针通过套管注射蓝墨水以确认是否成功到达目的部位(侧脑室,纹状体部位).6-羟基多巴胺组通过套管注射6-羟基多巴胺于大鼠纹状体制作PD大鼠模型.通过旋转行为学实验检测PD模型是否建立成功,Nissl染色观察PD模型神经元形态及数量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测黑质及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利用简单廉价材料制作大鼠大脑给药套管,蓝墨水可以通过套管到达目的部位,体积较大部位的成功率为100%;行为学实验、Nissl染色及TH免疫组织化学显色证明通过套管可以成功制作PD模型.结论:大鼠大脑置管的方法改良成功,便于在神经退化性疾病模型中应用.
推荐文章
改良大鼠腹部心移植模型的制作
心脏移植
模型,动物
大鼠
脑卒中病人改良胃管置管方法的临床研究
脑卒中
留置胃管
改良方法
效果
改良复位法在纠正PICC置管颈内静脉异位中的应用
改良复位
PICC
颈内静脉异位
超声引导
复位成功率
复位次数
复位时间
脉冲式冲管
改良体位在 PICC 置管中的应用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异位
颈内静脉
体位
并发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大脑置管方法的改良及其在PD模型制作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解剖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大脑置管 6-羟基多巴胺 帕金森氏病 动物模型 大鼠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6-660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42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633.2014.05.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茂民 苏州大学医学部解剖学教研室暨细胞神经生物学研究室 36 110 6.0 7.0
5 孙艳芸 苏州大学医学部神经科学研究所 3 4 1.0 1.0
6 尹秀华 浙江大学医学部神经研究所 1 1 1.0 1.0
7 陈枉枉 苏州大学医学部解剖学教研室暨细胞神经生物学研究室 5 4 1.0 1.0
11 姜珍 苏州大学医学部解剖学教研室暨细胞神经生物学研究室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脑置管
6-羟基多巴胺
帕金森氏病
动物模型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
1001-1633
31-1285/R
大16开
上海翔殷路800号第二军医大学
4-380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2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00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