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青岛高岭土制备地聚物的最佳条件和地聚物的水化过程。重点考察了水灰比、碱激发剂掺量、水玻璃模数等因素对地聚物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高岭土煅烧得到的偏高岭土为原料制备地聚物,当水灰比为0.35、碱激发剂掺量为21%、水玻璃模数为1.4时,地聚物具有较高的强度。由此制备的地聚物试块在50℃下用保鲜膜包裹养护9 d 再自然养护19 d,其抗压强度为71 MPa。通过XRD、SEM对地聚物的水化过程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地聚物不同水化时间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地聚物在水化过程中,先脱水缩聚生成小颗粒地聚物前驱体,然后进一步生成相对较大的分子,最后连接成网状结构,形成致密结构;其水化产物主要是网状无定型的硅铝凝胶,对应的XRD衍射区域为20°~30°。
推荐文章
赤泥-偏高岭土地聚物的制备及水化机理研究
赤泥
偏高岭土
地聚合物
抗压强度
水化机理
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的制备和力学性能研究
偏高岭土
地质聚合物
力学性能
掺量
锰尾矿渣/偏高岭土地聚物制备及性能研究
锰尾矿渣
偏高岭土
地聚物
制备
煤系高岭岩制备偏高岭土实验研究
煤矸石
石拐矿区
煤系高岭岩
偏高岭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偏高岭土地聚物制备条件及其水化过程
来源期刊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偏高岭土 地聚物 抗压强度 水化过程 微观结构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科学与应用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4-54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V423
字数 33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9057.2014.03.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峥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 193 702 11.0 18.0
5 黄红霞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 32 43 4.0 6.0
9 简家成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 6 59 3.0 6.0
13 杨宏斌 6 60 4.0 6.0
14 赖丽燕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 18 55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47)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9)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偏高岭土
地聚物
抗压强度
水化过程
微观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季刊
1674-9057
45-1375/N
16开
广西桂林市建干路12号
48-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0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6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