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均用1 mol/L的NaOH烧伤大鼠右眼,生理盐水组、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分别以生理盐水、10-5mol/L氟伐他汀和1 g/L地塞米松点眼.碱烧伤后1-14 d用裂隙灯观察角膜的混浊度和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HE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观察VEGF和CD31的表达情况.结果:碱烧伤后第3,7,14天,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的角膜混浊度评分和新生血管生长评分都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的角膜组织结构明显整齐,新生血管的形成明显减少,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的VEGF和CD31的表达显著减少.结论:氟伐他汀能减轻大鼠角膜碱烧伤,其机制可能是下调VEGF和CD31的表达.
推荐文章
槲皮素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瘢痕形成的影响
槲皮素
角膜
碱烧伤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化生长因子-βⅠ受体
血管抑素抑制兔眼表碱烧伤角膜缘移植术后的角膜血管新生
血管抑素
角膜新生血管
角膜缘移植
碱烧伤
氟伐他汀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
心力衰竭
心室重构
利钠肽,脑
大鼠, Wistar
氟伐他汀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氟伐他汀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来源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氟伐他汀 角膜 碱烧伤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5-588
页数 分类号 R772.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燕宁 70 284 8.0 13.0
2 袁静 37 228 8.0 14.0
3 饶卓群 8 72 3.0 8.0
4 万珊珊 6 45 2.0 6.0
5 成进魁 4 10 2.0 3.0
6 赵巍 5 22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氟伐他汀
角膜
碱烧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8852
42-1677/R
大16开
武汉大学出版社大楼前楼6楼东侧
38-403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8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24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