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仍是未来永恒不变的课题。近年来随着育秧、覆膜等技术的应用,灌溉、施肥技术措施的提高以及作物品种的更替和技术的进步等使得农作物产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即便如此,作物实际产量与其潜在产量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而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中。文章在阐述产量差内涵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产量差的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产量差的研究做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产量差研究提供科学参考。产量差概念发展至今,虽然众多学者都对其做了不同的定义及阐述,但总体而言,作物的最大产量水平为潜在产量,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之间的产量差为该作物的总产量差。造成作物产量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不可能应用到田间的技术和环境因子、生物因素(品种、病虫害等)和经济因素(投入产出比)、政策、文化水平及传统观念等。为了进一步解析作物产量差,前人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等级的产量差。目前国内外产量差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试验调查统计分析法和作物模拟模型法。前者概念简单,可操作性强,但是要求足够的试验数据,试验费用大,周期长;后者可以设置更多的情景和处理,但难以精确定量实际生产中的所有管理措施。因此,在实际进行产量差研究中,可综合利用统计方法、作物模拟模型及遥感方法,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世界各地主要作物产量差的研究结果显示,发达国家因栽培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作物产量提升空间较小。虽然各地学者对当地不同作物产量差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提升该地区产量、缩小作物产量差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然而,由于产量估算方法不同,使得研究结果之间差异较大,可比性差。同时因数据和方法的限制,大多集中在解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候、土壤、品种、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对产量的限制程度,而往往忽略了在产量形成过程中农民意愿、政策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总之,未来的产量差研究重点应包括准确计算各区域主要作物产量潜力上限,明确针对不同产量差计算方法,综合考虑气候、土壤、品种和栽培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因素,解析产量差限制程度。
推荐文章
作物产量差研究与展望
作物产量
作物潜在产量
作物产量差
作物生长模型
研究方法
三大粮食作物产量潜力与产量差研究进展
粮食作物
产量潜力
产量差
增产空间
增产途径
定量方法
模型模拟
雨养作物产量差研究进展
产量潜力
产量差
作物系统
集合模拟
产量差解释因素
作物产量潜力极限研究
作物
产量
潜力
极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作物产量差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潜在产量 产量差 限制因素 研究方法
年,卷(期) 2014,(14)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1-2741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4.14.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晓光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114 4367 38.0 61.0
2 刘志娟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8 1674 19.0 2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0)
共引文献  (534)
参考文献  (4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473)
二级引证文献  (112)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7(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9(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2(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3(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4(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6(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7(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23)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9(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0(2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2(12)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9)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45)
  • 引证文献(19)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9(70)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59)
2020(3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潜在产量
产量差
限制因素
研究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