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耕地为对照,对澜沧江流域山地6种退耕还林模式的土壤抗冲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为该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树种选择与搭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显著提高了土壤抗冲性,且土壤抗冲性随退耕还林年限增加而增强,退耕还林5 a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的土壤抗冲性强弱总体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思茅松>西南桦>核桃>桉树>茶树,退耕还林9 a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核桃>桉树>茶树.退耕还林显著增加了林分凋落物现储量和根量,退耕还林5 a林分凋落物现储量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核桃>桉树>茶树,退耕还林9 a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核桃>思茅松>桉树>茶树;根量总体上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核桃>桉树>茶树.退耕还林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不同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真菌>放线菌,细菌、放线菌和总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核桃>桉树>茶树,真菌数量表现为思茅松>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核桃>桉树>茶树.退耕还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效果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核桃>桉树>茶树;土壤CEC总体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思茅松>西南桦>核桃>茶树>桉树;土壤团聚体含量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核桃>茶树>桉树;土壤总孔隙度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思茅松>西南桦>核桃>茶树>桉树;土壤容重表现为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思茅松<核桃<茶树<桉树.综上,思茅松+西南桦、西南桦和思茅松3种乔灌草模式改良土壤效果好,土壤抗冲性能强.
推荐文章
北川河流域退耕还林不同配置模式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
退耕还林
配置模式
土壤抗冲性指数
退耕地青海云杉人工林土壤抗冲性试验研究
土壤抗冲性
正交试验
根系
退耕还林地
青海云杉
澜沧江流域山地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水文效应研究
退耕还林地
凋落物
土壤
水文效应
澜沧江流域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特性
退耕还林还草
土壤微生物量
微生物种群数量
土壤酶活性
喀斯特峰丛洼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的土壤抗冲性研究
来源期刊 河南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澜沧江流域 退耕还林 土壤抗冲性 理化性质 微生物
年,卷(期) 2014,(8)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资源与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63
页数 7页 分类号 S714
字数 690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苏成西 7 18 2.0 4.0
2 尚宇南 10 22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7)
共引文献  (659)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02)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3(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4(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澜沧江流域
退耕还林
土壤抗冲性
理化性质
微生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农业科学
月刊
1004-3268
41-1092/S
大16开
郑州市农业路1号
36-32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734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598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