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李玉导演的五部电影进行了文本分析,指出其影片虽被命名为“新女性主义电影”,但依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女性主义影片,甚至恰恰相反,“不在场的男性”作为隐性角色,影响甚至决定了李玉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命运.
推荐文章
梦里花开 ——《推拿》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影像风格
二次同化
入片状态
《爱德华大夫》的精神分析解读
释梦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梦的解析
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探讨嫉妒产生原因
嫉妒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恋母(恋父)情结
潜意识
精神分析视域下对电影《卧虎藏龙》的人物解读
《卧虎藏龙》
人物塑造
本我
自我
超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瓶中恶魔:不在场的男性——李玉电影的精神分析
来源期刊 当代电影 学科
关键词 李玉 新女性主义电影 不在场的男性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当代导演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68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田卉群 19 50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李玉
新女性主义电影
不在场的男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当代电影
月刊
1002-4646
11-1447/G2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小西天文慧园路3号
2-760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46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321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