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低死时间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电路在输入高频信号时产生自激现象,且电路本身还存在峰位检测输出信号延迟、逻辑芯片误触发的问题,导致单道无法正常工作。针对这些问题,在低死时间单道设计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了电路优化,主要改善了有源微分电路,增加了延迟电路,以及单稳态成形电路,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优化电路不仅可行,而且能够在输入正弦波信号频率高达2.2 MHz时正常稳定工作。
推荐文章
基于 89C51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及接口电路
脉冲幅度分析器
单片机
数据采集
基于LonWorks技术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设计
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
局部操作网络
神经元芯片
基于 LPC1764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电路设计
脉冲幅度分析器
CPLD
ARM
实时测量
基于FPGA的数字化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设计
核测井仪
FPGA
数字化
多道脉冲幅度分析
能谱测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低死时间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电路优化及实验验证
来源期刊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低死时间 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 峰位检测 电路优化
年,卷(期) 2014,(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75-1278
页数 4页 分类号 TL822
字数 161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修良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88 247 8.0 10.0
2 周剑良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93 359 9.0 12.0
3 程晓龙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7 15 2.0 3.0
4 曹舟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3 6 2.0 2.0
5 雷龙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2 6 2.0 2.0
6 金晓峰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2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低死时间
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
峰位检测
电路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双月刊
0258-0934
11-2016/TL
大16开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达南路3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79
总下载数(次)
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