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在恶性黑色素瘤转移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2例AJCC分期中Ⅲ~Ⅳ期临床无症状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临床资料及确诊后6周内的影像学资料,分别计算各检查方法的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特异度及准确率,对影像学可疑转移病灶均行病理组织学活检或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证实或予以排除.结果 82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分别行超声、胸部X线平片、头CT、胸部CT、腹部及盆腔CT、头MRI、PET及PET/CT影像学检查,其中每例患者均行头CT、胸部CT、腹部/盆腔CT,PET,PET/CT检查,总检查次数为548次,其中未发现转移病灶次数为400次(73.0%),发现或可疑转移病灶次数为148(27.0%)次,其中,84(15.3%)次证实为真阳性.影像学总体真阳性率及假阳性率比值为1.3:1(84:64),其中,传统影像学(除PET及PET/CT外)、PET、PET/CT的真阳性率及假阳性率比值为分别为1:1.5(30/46)、2.4:1(24/10)、3.8:1(30/8),特异度分别为77.5%(237/306)、89.6%(43/48)、90.9%(42/44),准确率分别为69.5%(267/384)、81.7%(67/82)、87.8%(72/82).除PET/CT与PE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413)外,PET与传统影像学、PET/CT与传统影像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ET及PET/CT较常规影像学检查在诊断恶性黑色素瘤转移中具有明显优势.
推荐文章
恶性黑色素瘤浸润转移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黑色素瘤
生物医学工程
免疫组织化学
人恶性黑色素瘤多发转移裸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人恶性黑色素瘤
BALB/cA-nude裸鼠
多发转移
不典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并文献复习
黑色素瘤
肛直区
磁共振成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影像学检查在诊断恶性黑色素瘤转移中的价值比较
来源期刊 中国实验诊断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PET/CT 诊断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76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39.5
字数 573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44)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恶性黑色素瘤
PET/CT
诊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验诊断学
月刊
1007-4287
22-1257/R
大16开
长春市仙台大街126号
12-172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140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652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