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评价血管扩张药物干预下经桡动脉入径应用7Fr指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示分叉病变且适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随机分成经桡动脉6 Fr指引导管组(6 Fr组)和7 Fr指引导管组(7Fr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动脉鞘管置入成功率、手术操作成功率、完成PCI操作时间、X线透视时间和对比剂用量.随访住院期间、术后30 d内的入径血管相关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共纳入229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其中6Fr组113例,7Fr组11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危险因素、临床特征、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 Fr组行常规鞘管置入;7 Fr组先行6Fr鞘管置入,在充分局部麻醉并给予血管扩张药物的基础上更换为7Fr动脉鞘管.6 Fr组有4例患者换用7 Fr指引导管进行手术操作;7 Fr组均成功完成PCI术,无患者转至6Fr组.与6 Fr组相比,7 Fr组完成PCI操作时间更短[(52±9.2) min比(60±10.7)min,P<0.0001],球囊应用数量更少[(2.9±0.6)枚比(3.2±0.4)枚,P=0.002],X线透视时间更短[(24±8.2) min比(28 ±9.4)min,P=0.02].两组对比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2 ±25.8)ml比(158±23.5)ml,P=0.20].住院期间6Fr组和7Fr组前臂血肿[4/113例(3.5%)比6/116例(5.2%),P=0.76]及桡动脉闭塞[4/113例(3.5%)比9/116例(7.8%),P=0.26]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0 d随访,两组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相似[2/99例(2.0%)比4/103例(3.9%),P=0.70],且均未见掌弓循环障碍的临床表现.结论 在血管扩张药物的作用下,桡动脉血管内径增大,可容性增强,利于7 Fr指引导管分叉病变治疗操作,安全可靠,且并未增加血管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