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调查福州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医证素分布情况。方法:以朱文锋教授主编的《中医主症鉴别诊断学》“600常见症状的辨证意义”为依据,结合郑筱萸主编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症状轻、中、重程度的定义,制定全面、规范的四诊资料规范化采集量表。参照“600种常见症状的辨证意义”,将受检者的症状、体征对于各对应辨证要素的贡献度进行相加,以所得的贡献度之和作为该证素的积分。积分<70,归为0级,说明基本无病理变化;70≤积分<100,归为1级,说明存在轻度病理变化;100≤积分<150,归为2级,说明存在中度病理变化;积分≥150,归为3级,说明存在严重病理变化。结果:福州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证素分布情况:病位依次为肾、肝、脾、心,与肺、经络、筋骨、肌肤、脑、胃相关。主要病性证素为阴虚、阳虚、热、毒、血瘀。主要证型分布依次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热毒炽盛、阴虚内热、气阴两虚、风湿热痹。结论:福州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肾、肝、脾三脏,是以热、毒、瘀为标,肝脾肾亏虚为本的虚实夹杂疾病。“瘀”既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理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病程中的重要病理产物。
推荐文章
妊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妊娠
妊娠管理
治疗进展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
红斑狼疮,系统性
妊娠
胎儿发育
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护理
健康宣教
皮肤损害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
冲击治疗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福州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医证素调查
来源期刊 中医药通报 学科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证素 福州地区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48,52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34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晓蓉 6 15 2.0 3.0
2 吴宽裕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内分泌科 26 58 5.0 6.0
3 赵钟文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内分泌科 24 84 5.0 8.0
4 张志明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内分泌科 8 7 2.0 2.0
5 郭燕芬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内分泌科 12 33 4.0 5.0
6 吴方真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内分泌科 11 23 3.0 4.0
7 陈煜宇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内分泌科 14 21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证素
福州地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药通报
双月刊
1671-2749
35-1250/R
大16开
厦门市仙岳路1739号(中国厦门市中医院院内)
34-95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82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956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