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强度超声辐照促进剖宫产术后恶露结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60例剖宫产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低强度超声辐照组和对照组.两组内再分别将患者的年龄、妊娠次数、BMI和产后初始宫高分成不同的层次,比较两组间各因素下血性恶露和浆液性恶露持续时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产妇年龄≥30岁、妊娠次数≥3次、BMI 25~ 30 kg/m2、产后初始宫高< 20 cm,剖宫术后进行低强度超声辐照,恶露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妊娠次数、BMI和产后初始宫高均不同程度影响低强度超声辐照后恶露持续时间.
推荐文章
低强度超声促进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研究
低强度超声
剖宫产
子宫复旧
低强度聚焦超声促进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研究
超声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剖宫产术
手术后期间
子宫
产后出血
低强度超声促进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低强度超声
剖宫产术后
子宫复旧
宫底高度
恶露
重楼生化汤预防剖宫产术后恶露不绝的临床研究
重楼生化汤
剖宫产
恶露不绝
子宫复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低强度超声辐照促进剖宫产术后恶露结束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期刊 微创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低强度超声 剖宫产 恶露 影响因素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4-39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19.8
字数 35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864/j.issn.1673.2014.04.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锦云 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27 283 10.0 16.0
2 邹建中 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91 847 17.0 25.0
3 陈文直 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73 942 19.0 27.0
4 胡亮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消融治疗中心 7 56 4.0 7.0
5 周文 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7 4 1.0 1.0
6 唐枭栩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消融治疗中心 1 0 0.0 0.0
7 陆露 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3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49)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低强度超声
剖宫产
恶露
影响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创医学
双月刊
1673-6575
45-1341/R
大16开
广西南宁市东葛路20-7号
48-72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08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64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