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古今本草典籍中“益肾精”中药的“种属”“四气”“五味”“归经”和“毒性”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历史的各个时期,探讨“益肾精”中药药性之规律,为指导中医临床加减用药、中药新资源开发等提供理论支持和文献依据.益肾精中药一般多为草部,少有菜部、果部和禽部.益肾精中药四气多为温性、平性,少热性、凉性.益肾精中药五味一般为甘味,辛味、苦味、咸味略有,酸味、涩味和淡味少有.益肾精中药归经主要归肾、肝两经,少有归胆和小肠经.
推荐文章
《中华本草》药性数据中的五味规律
中华本草
药性数据
五味规律
spearman等级相关
滋肾填精益髓类中药的毒理实验研究
复方
毒性试验
动物,实验
小鼠
基于利水功效组群药物的中药药性规律研究
利水功效
组群药物
中药
药性规律
崔学教治疗肾精亏损型弱精子症用药规律研究
弱精子症
肾精亏损型
崔学教
名医经验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古今本草典籍中“益肾精”中药之药性规律研究
来源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益肾精 本草 药性 四气 五味 归经 功效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7-299,后插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1.3
字数 35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14.05.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任艳玲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99 618 14.0 19.0
2 宋囡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84 192 9.0 12.0
3 初杰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38 81 5.0 8.0
4 何丽娟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11 45 3.0 6.0
5 孙月娇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10 52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7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益肾精
本草
药性
四气
五味
归经
功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006-2157
11-3574/R
大16开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82-414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7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69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