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14年,中国又迎来一个个甲午年。120年前,一场甲午战争让江山失色,举国震动;120年后,悲伤、愤怒、反思如潮水般涌来,祭奠着这场并未走远的战争。甲午战争过去了120年,中国人还未完全从悲情中走出来。甲午对于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甲午之后,中国做了什么?甲午不仅是一个创伤,更是一个契机,一个起点。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和雷颐,探讨为了“走出甲午”,中国人曾做出的种种挣扎与努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甲午之于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
来源期刊 中华遗产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中国人 意味 甲午战争 中国社科院 记者采访 甲午年 研究员 研究所
年,卷(期) 2014,(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49
页数 18页 分类号 K25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人
意味
甲午战争
中国社科院
记者采访
甲午年
研究员
研究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遗产
月刊
1672-8971
11-5247/G2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80-253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53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5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