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正如七年前的《兄弟》一样,《第七天》甫一面世就饱受争议,网络上“新闻串烧”、“语言小儿科”之类的质疑声不绝于耳,文学评论者也各执一词,余华则坚决地捍卫自己的新作,并声称:“这是最能代表我全部风格的小说,只能是这一部!因为从上世纪80年代作品一直到现在作品里面的因素,统统包含进去了。我已经写了30多年的小说,如果没有文学价值,我想我不会动手!”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蜚声国际、被誉为“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家不会对于自己的作品丧失基本的判断能力。余华在一次关于《第七天》的访谈中表达了对于冷静的批评的期待,而冷静的批评应始于文本细读,而非快餐式的猎奇观赏。在此文中,笔者希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通过对《第七天》的意象经营、叙事方式和艺术结构的分析来走进这部荒诞与现实、疼痛与温情、平凡与高尚交织的动人心魄的乐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艺术的窄门与“虚伪”的安魂曲--细读余华《第七天》
来源期刊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余华 《第七天》 离世叙述 荒诞现实 冥世乌托邦 创世者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文学? 语言文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5-127
页数 3页 分类号 I247.5
字数 445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孟觉之 复旦大学中文系 5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余华
《第七天》
离世叙述
荒诞现实
冥世乌托邦
创世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月刊
1671-1580
22-1296/G4
大16开
吉林省长春市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3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96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