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胶状堵塞物影响装置正常运行是天然气净化过程中的生产难题,为了解决此问题,开展了胶状堵塞物形成原因研究。通过进行胶状堵塞物组成分析、胶状物形成与分解实验、胶状物形成机理研究实验,明确了长链羧酸与钠离子是导致胶状堵塞物形成的关键组分,提出了胶状堵塞物形成机理:脱硫溶液中的C12及C12以上的长链羧酸钠形成胶束后,胶束的相对分子质量达到10000以上,胶束间的吸引力足够大而相互连接;另一方面,长链羧酸钠部分电离使胶束表面带负电,各胶束因带相同电荷而相互排斥。当胶束间排斥力与吸引力达到平衡时,胶束不再自由运动,被束缚在相对固定的位置,形成立体三维网状结构将水溶液包住使其失去流动性,呈半固体状。
推荐文章
天然气净化装置腐蚀行为与防护
天然气
净化
脱硫装置
硫化氢腐蚀
二氧化碳腐蚀
防腐
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装置分析
高含硫天然气
净化装置
醇胺溶液
天然气净化装置气气换热器运行效果评价
气气换热器
湿净化气
燃料气消耗溶液回收
HAZOP分析在天然气净化装置中的应用
HAZOP分析
天然气净化装置
脱硫工艺
工艺危害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天然气净化装置胶状堵塞物形成原因与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天然气 净化装置 胶状堵塞物 形成原因 机理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处理与加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9-584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644
字数 53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3426.2014.06.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金龙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 38 349 13.0 17.0
2 郑斌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开发部 15 30 3.0 5.0
3 涂陈媛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 4 4 1.0 1.0
4 颜晓琴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 4 6 2.0 2.0
5 何培东 3 2 1.0 1.0
6 李富元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 3 3 1.0 1.0
7 唐浠 3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天然气
净化装置
胶状堵塞物
形成原因
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双月刊
1007-3426
51-1210/TE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华阳天研路218号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47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28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