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油气回收在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吸收法作为常见的油气回收手段,影响其吸收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吸收剂的选用.分析了传统油气吸收剂的优缺点,在AbsFOV-97油气吸收剂基础上改进开发得到一种新型吸收剂,搭建了小试平台比较新型与传统吸收剂的吸收效果,并针对新型吸收剂,研究了影响吸收效果的因素,包括进塔油气浓度、吸收剂温度、吸收液喷淋量、进塔油气流量等,根据单因素小试实验设计了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吸收剂回收率比改进前提高3.06%,进塔油气浓度为影响吸收效果的最大因素.
推荐文章
新型吸收剂吸收甲苯废气的实验研究
甲苯
废气
表面活性剂
助表面活性剂
Tween-20
三磷酸丁酯
吸收
新型烟气CO2捕集吸收剂测试分析与优化
二氧化碳捕集
吸收剂
测试分析
优化
外源吸收剂对沼液CO2吸收及农业应用的影响
沼液
可再生吸收剂
厌氧发酵
减压浓缩
二氧化碳捕集
植物生理毒性
三种硫化氢吸收剂吸收效率对比及碘酸钾体系吸收条件优化研究
气体
吸收
优化
硫化氢
吸收效率
碘酸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新型吸收剂吸收油气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环境工程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油气回收 吸收 新型吸收剂 影响因素 正交实验设计
年,卷(期) 2014,(9) 所属期刊栏目 大气污染防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60-3864
页数 分类号 X70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维秋 常州大学江苏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 83 346 11.0 15.0
2 石莉 常州大学江苏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 8 51 4.0 7.0
3 王文捷 常州大学江苏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 6 42 3.0 6.0
4 郑宗能 常州大学江苏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0)
共引文献  (116)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油气回收
吸收
新型吸收剂
影响因素
正交实验设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工程学报
月刊
1673-9108
11-5591/X
大16开
北京市2871信箱
82-448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3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1328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