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研究了超高碳钢(1.40wt%C,1.50wt%Cr,1.50wt%Al)等温淬火贝氏体形貌及形成机制.在250℃~350℃温度范围内等温淬火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等温温度升高,贝氏体的孕育期缩短,贝氏体片的长度变短,厚度增加,呈现侧向长大特征,贝氏体转变完全程度降低.贝氏体转变结束后,继续延长等温时间,残余奥氏体发生了渗碳体和铁素体分解.在贝氏体转变较少的试样中,在随后进行的空冷过程中贝氏体将继续形成.经分析认为,贝氏体转变由应力与原子扩散两种因素控制;等温温度较低时,应力占主导地位,碳原子的扩散起辅助作用,贝氏体切变形成,呈薄片状;随等温温度的升高,扩散作用增大,贝氏体长大,出现侧向增厚,长度变短的组织变化特征.
推荐文章
超高碳钢二阶段等温淬火组织与性能
超高碳钢
二阶段等温淬火
贝氏体
喷射成形超高碳钢超塑性变形后的微观组织
喷射成形
超高碳钢
超塑性
微观组织
超高碳钢马氏体相变及超细晶粒对亚结构的影响
超高碳钢
马氏体亚结构
滑移切应力
孪晶切应力
超细晶超高碳钢的制备工艺研究
超高碳钢
超细晶
制备工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50℃~350℃等温淬火过程中超高碳钢微观组织转变及其机制
来源期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超高碳钢 贝氏体 等温淬火 微观组织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6-430
页数 分类号 TG142.1|TG16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孔令来 16 40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高碳钢
贝氏体
等温淬火
微观组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双月刊
1673-2812
33-1307/T
大16开
浙江杭州浙大路38号浙江大学材料系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78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24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