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从配伍组分、配伍比例两方面考察对芍药甘草汤的抗炎、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分别将SD大鼠、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芍药甘草汤组(250 mg·kg-1),采用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实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观察芍药甘草汤的抗炎效果,采用小鼠热板法实验、小鼠醋酸扭体法实验观察镇痛效果。结果:白芍、炙甘草(1∶1)组抗炎作用显著,有一定的镇痛作用。醋白芍、炙甘草(1∶1)组显示出明显的抗炎、镇痛效果,其次是醋白芍、炙甘草(1.5∶1)组。醋白芍、炙甘草(6∶1)组仅显示微弱的抗炎作用,未显示出明显的镇痛效果。结论:醋白芍、炙甘草按照质量比1∶1配伍时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且效果优于其他组。
推荐文章
芍药甘草汤组方配伍研究的进展
芍药甘草汤(芍甘汤)
组方配伍
综述
两种中药配伍抗诱变作用的比较
抗诱变
中药配伍
诱变剂敏感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配伍组分、配伍比例对芍药甘草汤抗炎镇痛作用的影响
来源期刊 药学与临床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药效组分 配伍组分 配伍比例 抗炎 镇痛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药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32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89.1|R965.1
字数 280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贵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145 1314 19.0 27.0
2 汪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9 95 4.0 9.0
3 朱广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10 86 4.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17)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188)
二级引证文献  (28)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芍药甘草汤
药效组分
配伍组分
配伍比例
抗炎
镇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药学与临床研究
双月刊
1673-7806
32-1773/R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448号
80-170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3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59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