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侵袭.相对于物质财产的损失,个人心灵蒙受的创痛更需要关护.灾后的心灵救助,既要充分发挥宗教信仰的传统优势,也应有效结合现代心理学的丰富资源,广泛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重点关注易受创伤的弱势群体,开展有计划、分阶段的心理援助.心理救助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无畏施——解决生存问题,为灾民提供急需物资,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缓解应激性障碍;第二阶段:财施——解决生活问题,帮助灾民重建信心,排遣心理焦虑;第三阶段:法施——解决生命问题,开展生命教育,引导人生方向.
推荐文章
遥感数据在自然灾害救助中的应用
自然灾害
灾害救助
遥感
汶川地震
玉树地震
国际自然灾害救助标准比较
自然灾害
救助标准
救助项目
国际
比较
动态调整
自然灾害救助服务标准体系初探
自然灾害
灾害救助
救助服务
标准体系
农业自然灾害救助的研究综述
时政
市场
农业
灾害救助
文献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自然灾害后的心灵救助
来源期刊 中国宗教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专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65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宗教
月刊
1006-7558
11-3598/D
大16开
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院
82-44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334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50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