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克服组合双射流的缺点,提出了新型双射流喷嘴,并采用RNGκ-ε湍流模型计算了新型双射流喷嘴冲击井底的流场.建模时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各控制方程,采用松弛迭代法求解各离散方程,壁面采用无滑移固壁边界.模拟结果表明,新型双射流不存在等速核,且轴心线冲击力小,但作用面积大;与旋转射流相比,轴心线附近流速最大,从而实现了高效破岩.漫流层的径向流速最大值出现在距离外流场轴线2.5D距离处,大小约为喷嘴出口速度的23%.新型双射流利用圆形射流冲击和旋转射流剪切破岩,能形成直径较大、深度较大的破碎坑.
推荐文章
磨料水射流喷嘴的流场数值模拟
磨料水射流
喷嘴
流场
数值模拟
喷嘴流场数值模拟
喷嘴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新型后混合磨料水射流喷嘴流场均匀性分析
磨料水射流
数值模拟
均匀性
正交试验
多喷嘴带相差射流冲击传热的数值模拟
相差
射流冲击
数值模拟
对流
传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双射流喷嘴冲击井底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期刊 石油机械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新型双射流 井底流场 旋转射流 轴向速度 射流喷嘴 等速核
年,卷(期) 2014,(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4,1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921
字数 28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578.2014.09.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根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149 1866 24.0 35.0
2 刘新云 13 39 4.0 5.0
3 张小宁 13 35 3.0 5.0
4 张明坤 5 16 2.0 4.0
5 吴为 6 15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5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型双射流
井底流场
旋转射流
轴向速度
射流喷嘴
等速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机械
月刊
1001-4578
42-1246/TE
大16开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豉湖路12号
38-80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759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490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