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内蒙古中部构造混杂带中的变质基性岩可分为南、北两带:南带位于乌兰沟-图林凯地区,被划分至温都尔庙群下部的桑达来因组,主要为一套变质玄武岩和辉长岩、辉绿岩,局部含有超基性岩和碳酸岩透镜体,其中变质基性火山岩以绿片岩相变质为主,局部保留枕状构造或发育蓝片岩,已有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表明南带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于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北带位于芒和特-二道井-红格尔一线,主要呈岩块状保存在由绢云绿泥石英片岩、硅质岩、含铁石英岩和少量的大理岩组成的基质中,岩石类型包括蓝片岩、冻蓝闪石片岩、阳起片岩、绿帘角闪片岩等.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南、北两带的变质基性岩相对低Al(A12O3=10.66% ~ 14.97%)、低Ti(TiO2=1.27% ~ 1.96%)、高Na(NaO=1.02% ~4.20%)、贫K(K2O=0.02% ~0.71%),具有拉斑玄武岩到碱性玄武岩系列的过渡特征,高的Na2O/K2O比值(6.89 ~454)暗示这些基性岩在变质作用前发生了细碧角斑岩化.不活动元素Zr与其他高场强元素(HSFE;Th、Nb、Hf、Ti)和稀土元素(REE)显示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在变质过程中,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基本保持稳定,可以反映原岩的性质.根据稀土、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和相关比值可以将内蒙中部构造混杂带中的变质基性岩分为两类:一类稀土含量相对较低(∑REE =46.00×10-6 ~78.08×10-6)、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La/Yb)N =0.50 ~ 1.04),无明显Eu负异常,Hf/Ta=6.82 ~ 15.18,具有正常的大洋中脊玄武岩(N-MORB)特征;另一类稀土含量相对较高(∑REE=58.66×10-6 ~ 151.3×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2.28~4.68),无明显Eu负异常,Hf/Ta=2.06~4.70,与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E-MORB)相似.部分变质基性岩样品轻微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Ba,可能暗示原岩在就位过程中遭受了微弱的陆壳混染.以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些变质基性岩的原岩可能形成于一个扩张规模有限的陆内洋盆环境.已有的古生物地理学研究表明古亚洲洋闭合后,到晚古生代早期,内蒙古中部地区成为佳-蒙地块的一部分.石炭纪期间整个内蒙古中部发育稳定的浅海相沉积,局部为造山后隆起环境,发育加里东Ⅰ型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起,内蒙中部开始处于伸展环境:二连浩特到东乌珠穆沁旗一带发育大量的碱性岩;华北克拉通北缘发育很多高钾钙碱性-碱性的花岗岩;内蒙中部地区广泛发育二叠纪大石寨组双峰式火山岩.到中二叠世开始裂解形成若干近东西向分布的海盆,发育哲斯组、林西组浅海相、泻湖相沉积.持续的伸展形成了有限洋盆,发育以温都尔庙群为代表的含铁硅质岩以及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基性岩.由于早中三叠世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全面碰撞和陆内造山过程的影响,有限洋盆最终在早中生代之后发生被动闭合,形成南、北构造混杂带,并导致该基性岩乃至整个内蒙中部的晚古生代沉积发生广泛绿片岩相变质作用,而局部蓝片岩的形成可能与有限洋盆的俯冲作用有关.
推荐文章
碳酸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碳酸岩
霓长岩
同位素和痕量元素地球化学
岩石圈引张构造环境地幔交代作用
热地幔柱
内蒙古满洲里地区中生代中基性火山岩成因及构造地质背景
满洲里地区
中基性火山岩
构造环境
岩浆来源
延边-东宁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延边-东宁地区
晚三叠世
花岗岩
地球化学
古太平洋板块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中生代造山运动及构造演化
大青山
中生代
造山运动
构造变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蒙古中部构造混杂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变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变质基性火山岩 地球化学 构造混杂带 内蒙古中部 中亚造山带
年,卷(期) 2014,(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35-1947
页数 分类号 P588.14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魏春景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55 692 16.0 25.0
2 王康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6 37 3.0 6.0
3 初航 11 170 7.0 11.0
4 张晋瑞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4 36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6)
共引文献  (426)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304)
二级引证文献  (230)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7(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2(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4(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8(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1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7(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18(6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7)
2019(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2)
2020(3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变质基性火山岩
地球化学
构造混杂带
内蒙古中部
中亚造山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