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大薯带节茎段为外植体,离体诱导类原球茎并建立大薯类原球茎的再生体系,以解决愈伤组织分化成苗和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低的难题。结果表明:以带节茎段为外植体诱导类原球茎的最适培养基为MS (含3×Ca2+)+1.0 mg·L-16-BA+0.2 mg·L-1 NAA+0.1% PVP+3%蔗糖,诱导率高达93.33%;类原球茎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4 mg·L-16-BA+80 mg·L-1 Ad+0.1%PVP+3%蔗糖;类原球茎生根的最适培养基:1/2MS+0.10 mg·L-1 NAA+0.1%PVP+3%蔗糖。将诱导得到的生根类原球茎植株进行炼苗,移栽基质珍珠岩:蛭石=2:1,移栽成活率可达到95%。
推荐文章
蝴蝶兰原球茎状体的诱导及增殖
蝴蝶兰
原球茎状体
增殖
白芨种子萌发及其原球茎高效增殖体系建立
白芨
种子萌发
原球茎诱导
增殖体系
花叶良姜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花叶良姜
愈伤组织
无菌萌发
再生体系
离体培养春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因子研究
春兰
圆球茎
正交试验
增殖系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薯类原球茎的离体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来源期刊 植物生理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大薯 正交试验设计 类原球茎
年,卷(期) 2014,(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27-1032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东益 77 655 12.0 23.0
2 许云 26 79 5.0 7.0
3 夏赟 3 10 2.0 3.0
4 吴文嫱 24 63 5.0 7.0
5 高洪昌 3 5 1.0 2.0
6 高艳强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3)
共引文献  (91)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薯
正交试验设计
类原球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生理学报
月刊
2095-1108
31-2055/Q
大16开
上海市岳阳路319号31B楼
4-267
195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4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8052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