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给淮北小麦选择适宜的播期,以冬小麦半冬偏冬性品种烟农19和半冬性品种皖麦52为材料,研究了播期(10月3日、10月10日、10月17日、10月24日、10月31日和11月7日)对小麦群体干物重、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群体干物重、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皆以10月10日和1 7日播种时最高,其次为10月3日和24日播种.正常播种(10月10日)和适度晚播(10月17日)可以改善小麦叶绿素荧光特性,其中10月10日播种时烟农19的F.、Fm、Fv/Fm、qP、ETR和ΦpsⅡ分别比10月3日和11月7日播种的增加了8.5%、7.9%、3.0%、38.1%、15.9%、16.9%和21.1%、33.3%、6.9%、73.0%、67.6%、62.0%.10月10日和17日播种时烟农19和皖麦52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容重和产量皆高于其他播期,并与11月7日播种处理差异显著.因此10月10日至10月17日可作为淮北地区半冬性小麦品种的适宜播期.
推荐文章
陇南山旱地宽幅匀播对冬小麦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冬小麦
宽幅匀播
生长发育
产量
陇南山旱地
种植密度对晚播冬小麦荧光动力学参数和产量的影响
冬小麦
密度
晚播
荧光动力学参数
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播期对冬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麦类作物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群体性状 叶绿素荧光 产量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生理生化与栽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77
页数 7页 分类号 S512.1|S311
字数 416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606/j.issn.1009-1041.2014.01.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承富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46 545 12.0 22.0
2 杜世州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25 366 11.0 19.0
3 赵竹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21 283 8.0 16.0
4 乔玉强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19 242 8.0 15.0
5 张向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14 110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1)
共引文献  (899)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03)
二级引证文献  (27)
194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3(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4(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5(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6(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7(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8(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9(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1(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冬小麦
播期
群体性状
叶绿素荧光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麦类作物学报
月刊
1009-1041
61-1359/S
大16开
陕西杨陵邰城路3号
52-66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1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563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