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选用明恢198、明恢185等5个含有粳稻血缘的偏籼型早熟恢复系与齐丰A、M10S等5个籼型三系和两系不育系,按5×5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Ⅱ)分析方法,研究分析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占总方差的比重均高于50%,这表明基因的加性效应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形成起主导作用.(2)偏籼型早熟恢复系对株高和单株产量的形成贡献较大.(3) R1(明恢198)和R3(明恢2155)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高,表明偏籼型早熟恢复系明恢198和明恢2155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4)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之间不存在特定的对应关系.
推荐文章
籼型杂交水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杂交水稻
三系野败型
NCII设计
配合力
杂种优势
浅议粳型偏籼三系不育系的选育及利用
粳型偏籼
三系不育系
选育与利用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亲本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籼型杂交水稻
三系法
产量性状
配合力
遗传力
水稻籼粳型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籼粳型品系
光温敏不育系
农艺性状
配合力
水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籼粳杂交偏籼型早熟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来源期刊 福建农业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籼粳杂交 偏籼型早熟恢复系 农艺性状 配合力
年,卷(期) 2014,(9)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39-844
页数 6页 分类号 S330
字数 375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旭明 25 182 8.0 13.0
2 陈鑫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15 54 4.0 7.0
3 韦新宇 10 85 4.0 9.0
4 王建勇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110)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籼粳杂交
偏籼型早熟恢复系
农艺性状
配合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福建农业学报
月刊
1008-0384
35-1195/S
大16开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34-56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18
总下载数(次)
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