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利用带状树干径向变化记录仪监测了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的红松树干径向生长,分别用两种数据处理方法(日最大值法与周期循环法)分析了红松径向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红松径向生长于5月中旬开始,在7月末趋于结束,最大径向生长速率出现在6月中旬.使用Gompertz生长模型能很好的拟合红松的径向生长,可以解释红松92%以上的径向变化.对于日最大值法,偏相关分析表明日径向变化与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和降雨量显著相关;对于周期循环法,第一阶段(收缩阶段)收缩量主要受到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和水汽压亏缺的影响.第二阶段(膨胀阶段)影响树干径向恢复的主要因子是降雨量和最高气温.第三阶段(增长阶段)对树干径向生长影响最显著的是最低气温和降雨量.应用多元线性模型分析显示,周期循环法能更加细化的分析日气象因子对红松径向生长的影响,能够更为真实地解释红松径向生长动态变化特点与规律,其中第二和第三阶段的降雨和最低气温对红松径向生长的影响最大.
推荐文章
小兴安岭红松径向生长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小兴安岭
红松
树轮生态机理模型
气候变化
小兴安岭红松和鱼鳞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小兴安岭
红松
径向生长
气候变化
干旱胁迫
小兴安岭低山区红松生长的气候响应机制
小兴安岭
红松
树轮
气候响应
小兴安岭过伐林红松种群分布格局
过伐林
红松种群
分布格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兴安岭红松日径向变化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 红松 径向变化 生长期 气象因子
年,卷(期) 2014,(7) 所属期刊栏目 个体与基础生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35-1644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30513103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毛子军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2 1346 20.0 35.0
2 孙涛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6 199 7.0 14.0
3 刘瑞鹏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 35 3.0 5.0
4 李兴欢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30 2.0 4.0
5 宋媛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80 3.0 3.0
6 刘林馨 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 5 27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9)
共引文献  (96)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99)
二级引证文献  (46)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
红松
径向变化
生长期
气象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