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西南岩溶地区坡耕地受人类活动强烈作用,生态问题突出,定量评估其时空动态变化与生态服务功能,对于区域石漠化治理、生态建设、扶贫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贵州省为例,利用2000年、2005年、2010年3 a多时相、多源遥感影像建立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坡度、岩性、聚落、交通条件,运用土地利用动态模型、综合热区域模型、生态服务价值模型,对2000年以来贵州岩溶地区坡耕地时空动态变化及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分析,旨在弄清岩溶地区坡耕地时空动态变化的特征,为坡耕地管理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0 a来贵州岩溶地区耕地资源减少0.44万km2,80%是坡耕地;坡度6°~15°区域集中分布了最多的耕地资源;随着坡度梯度增加,坡耕地减少幅度增大,分布比例大幅下降;2)岩溶地区坡耕地分布与基质岩性具有明显相关性,灰岩地区坡耕地(尤其陡坡耕地)比例、数量规模明显高于白云岩地区;白云岩地区坡耕地较多地分布在缓坡地带;3)空间上,一方面,10 a来距聚落大于900 m地区成为坡耕地转出的主要区域,但目前这一区域的陡坡耕地仍较多,应加快其退耕步伐;另一方面,坡耕地退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公路指向性,在坡耕地转出土地距公路500 m内集中了近30%的坡耕地转出土地,随着距离增加,坡耕地转出土地的比例降低;4)贵州岩溶地区坡耕地转出形成了2个热点地区:临长江的乌江下游遵义东北和铜仁、黔中高原面的贵阳和安顺市周边;5)2000年以来贵州岩溶地区坡耕地退耕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应,坡耕地转出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估算为4399.81万元/a。总之,岩溶地区坡耕地10 a来变化显著,生态效应明显,但现存坡耕地的分类管理、高效利用仍任重道远。
推荐文章
岩溶槽谷区坡耕地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
坡耕地利用
动态变化
转移矩阵
时空变化特征
岩溶槽谷
贵州省
贵州岩溶地区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研究
生态足迹
动态变化
可持续发展对策
低碳经济
农业生态系统
能源结构
岩溶地区
贵州
1980-2015年云南坡耕地资源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分析
土地利用
GIS
模型
坡耕地
时空分布
核密度估计
云南
河北省耕地图谱特征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变化
耕地
图谱特征
生态服务价值
河北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岩溶地区坡耕地时空动态变化及其生态服务功能评估
来源期刊 农业工程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 模型 岩溶 坡耕地 热区域指数 生态服务价值 贵州省
年,卷(期) 2014,(11) 所属期刊栏目 土地整理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3-243
页数 11页 分类号 S17|Q149
字数 87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6819.2014.11.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阳兵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137 3367 33.0 53.0
2 王世杰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45 7846 49.0 78.0
3 罗光杰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7 385 13.0 19.0
9 白晓永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4 230 7.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3)
共引文献  (2649)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302)
二级引证文献  (68)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2(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4(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5(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6(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7(3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8(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9(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10(1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2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34)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20(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地利用
生态
模型
岩溶
坡耕地
热区域指数
生态服务价值
贵州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工程学报
半月刊
1002-6819
11-2047/S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18-5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03
总下载数(次)
36
总被引数(次)
39506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