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泾惠渠灌区地下水形成机理及其演变态势的分析,认为气候条件变化、地质条件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是导致灌区地下水资源量衰减的主要原因,其中人类活动(地表水引水灌溉、地下水开采等)的影响作用最为突出。同时也指出了灌区水资源衰减所引发的农田生态安全问题,地下水资源的衰减已经影响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从灌溉水量的大小、时间分配以及地下水开采量几个方面讨论了灌区水资源调控方式,指出只有合理联合使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涵养地下水源,才能实现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确保灌区农业供水安全,维护灌区农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推荐文章
泾惠渠灌区农用水源演变趋势
降水
径流
地下水
趋势分析
泾惠渠灌区
基于GIS的泾惠渠灌区地下水污染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地下水
污染
人体健康
风险评价
泾惠渠灌区
GIS
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分析
泾惠渠灌区
地下水位
生态安全
陕西省泾惠渠灌区75%水平年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
可开采量
水均衡法
泾惠渠灌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泾惠渠灌区地下水资源演变与农田生态安全
来源期刊 人民黄河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农田生态环境 泾惠渠灌区
年,卷(期) 2014,(7) 所属期刊栏目 灌溉排水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4-136
页数 3页 分类号 S274.3|S273.4
字数 38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379.2014.07.04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燕 长安大学水与发展研究院 47 576 14.0 22.0
2 张盼盼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7 10 2.0 3.0
3 王建莹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8 33 4.0 5.0
4 郭曼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4)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下水资源
农田生态环境
泾惠渠灌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黄河
月刊
1000-1379
41-1128/TV
大16开
郑州市金水路11号《人民黄河》杂志社
194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08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3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