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司法可接受性是指司法所具有的让当事人以及一般社会成员认同、信任与接受的属性。①它将司法复杂司法评价问题转为“面向谁”的问题,强调针对不同群体进行针对性的说服。受司法资源有限性与社会转型期纠纷大量爆发冲突、司法民主建设、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举措不到位、不完善等多种因素影响,司法负面新闻所引发的网络事件此起彼伏,经久不息,当事人对个案裁判结果的满意度、接受率持续下降,上诉、申诉案件量屡创新高、涉诉上访人数节节攀升,如何提高裁判结果可接受性及司法社会认同度,已成为当前法学界与实务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而良好司法效果的形成离不开司法公正,与司法公正相关的心证公开制度,在现今的司法中却未得到应有重视及合理运用,由此产生的弊端严重影响了司法的可接受性。因此,如何对可接受性的受众进行正确地认知和分析,并根据他们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服,探索心证公开的合理路径,使其切实发挥促进司法和谐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荐文章
对自由心证制度的重新认识--以民事诉讼为中心
民事诉讼
法定证据
陪审制度
自由心证
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制度
自认
事实陈述
诉讼效率
证据制度
试析民事诉讼证人保护之措施
民事诉讼
证人保护
措施
论民事诉讼回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民事诉讼
回避制度
回避程序
立法缺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需求回应型民事诉讼心证公开制度解构与重塑——以司法可接受性为判断标尺
来源期刊 特区法坛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可接受性 心证公开 司法效果
年,卷(期) 2014,(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4
页数 7页 分类号 D925.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蕾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 1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可接受性
心证公开
司法效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特区法坛
月刊
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123号
出版文献量(篇)
3152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