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 olium repens)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留茬高度刈割处理下草地群落、功能群和主要优势物种补偿性生长的响应模式.研究表明,刈割能提高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地上生物量,高茬(12 cm,HC)和低茬(6 cm,LC)刈割均能实现群落地上生物量正补偿性生长;禾草和杂类草在低茬和中茬(9 cm,MC)等较大刈割强度下仍能获得较高补偿性生长;豆科牧草地上生物量在高茬及中茬等适度刈割处理下为超补偿生长模式,补偿指数G/C分别为1.20和1.23,在低茬刈割下为低补偿模式(G/C=0.98).表明豆科牧草的补偿性生长受刈割强度影响较大,在草地管理过程中可通过合适的留茬高度来提高豆科牧草的产量.而萄科类植物在3种留茬高度下均表现为G/C<1(介于0.31~0.48),显示出明显的欠补偿特征.通过对不同留茬高度处理地上生物量与根系生物量分配关系分析发现,禾草类地上补偿性生长有可能是通过改变植株的生物量分配模式来实现的;杂类草和菊科植物则是由地上部分生长与根系协同生长完成;刈割对豆科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上部分,其根系生长具有相对独立性.群落和功能群水平的地上生物量补偿性生长最终都是由各优势物种不同响应模式来实现的.该研究结果对于解释放牧和刈割等利用方式对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的种群结构变化、生物量构成和再生特性影响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推荐文章
留茬高度与修剪频率互作对意大利黑麦草补偿性生长的影响
意大利黑麦草
修茬高度
修剪频率
生物量
光合特性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补偿性生长
放牧强度对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种群牧草量构成与年生产力的影响
放牧强度
混播草地
黑麦草
白三叶
牧草量构成
生产力
畜粪沉积对贵州高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养分和植被构成的影响
贵州高原
混播草地
粪沉积
土草养分
植被构成
采食
长期刈牧利用下贵州高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养分和植被构成变化
贵州高原
刈牧
黑麦草+白三叶草地
矿质成分
牧草养分
植被构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留茬高度对黑麦草+白三叶草地植物补偿性生长的影响
来源期刊 草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刈割 留茬高度 补偿性生长 黑麦草+白三叶草地 功能群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生产层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7-934
页数 8页 分类号 S812.29|S543+.7
字数 58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829\j.issn.1001-0629.2013-04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梅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5 283 7.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7)
共引文献  (154)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50)
二级引证文献  (42)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1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刈割
留茬高度
补偿性生长
黑麦草+白三叶草地
功能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草业科学
月刊
1001-0629
62-1069/S
大16开
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
54-51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19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750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