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微观能源技术层面与宏观经济系统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中国实现碳排放高峰的煤电技术组合的可能性及其相应社会经济影响.微观层面,选取目前最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的四种洁净燃煤发电技术,即超(超)临界机组(SC/USC)、常压循环流化床燃烧(CFB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并设计不同的技术组合情景方案,模拟不同技术组合情景下中国可能出现的碳排放峰值和年份;宏观层面,将不同洁净煤技术发展的成本导入PIC模型,模拟洁净煤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就业以及行业的影响,从而可以评价不同洁净煤技术发展的成本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准技术情景下,由于各项洁净煤技术的发展力度相对较小,2050年前并不能实现中国碳排放峰值;而在强低碳技术情景下,即分别加大四种洁净煤技术的发展力度,除CFBC技术外,其它三种技术的发展都促使中国分别在2039年、2039年、2040年出现碳排放峰值,其中IGCC技术最具发展潜力.因此,中国完全可以依靠优化火力发电技术组合来推动碳排放峰值的到来.
推荐文章
煤电一体化开发对锡林郭勒盟环境经济的影响
煤电一体化
环境容量
大气污染
区域经济
库兹涅茨曲线
煤制烯烃项目环境经济损益评价
煤制烯烃项目
环境经济损益
费用效益
经济性评价
评价方法
效益费用比
环境经济帐户的研究综述
环境经济帐户
自然资产的估值
政策应用
高速公路环境经济损益实例分析
高速公路
环境经济
环境损益
指标体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煤电技术选择的综合环境经济影响分析
来源期刊 系统工程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洁净煤技术 C_PIC模型 减排潜力
年,卷(期) 2014,(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8-125
页数 8页 分类号 X820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劭锋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61 1095 17.0 32.0
2 陈茜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15 180 7.0 13.0
3 刘扬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115 1133 16.0 30.0
4 苏利阳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35 395 9.0 19.0
5 王毅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126 1314 17.0 3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3)
共引文献  (82)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洁净煤技术
C_PIC模型
减排潜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系统工程
双月刊
1001-4098
43-1115/N
大16开
长沙市浏河村巷37号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内
42-67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47
总下载数(次)
29
总被引数(次)
9148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