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幼猪后路不对称性栓系建立的脊柱侧凸模型中弯型演变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选择8只雌性约克夏幼猪(6周龄,6~8 kg),采用分段小切口的方式,在T5、T6及L2、L3左侧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同侧竖脊肌旁切口暴露并绑扎第10 ~ 13肋骨,适当加压行钢缆栓系,使脊柱凸向右侧,建立脊柱侧凸模型.术后每4周进行脊柱X线检查.建模8周后,将后路内固定取出,不做任何治疗.观察记录冠状面及矢状面弯型特点,冠状面测量侧凸主弯Cobb角,记录顶椎位置,矢状面形态测量前凸及后凸Cobb角.[结果]1只因感染导致内固定松动,栓系失败.其余7只幼猪成功建立了脊柱侧凸模型,表现为进展性结构性脊柱侧凸,术后即刻Cobb角平均为34.5°,经过8周栓系,进展为59.3°.所有幼猪的侧凸均表现出显著的顶椎偏移中线以及顶椎旋转等类似于人类脊柱侧凸的特征.冠状面上,侧凸主弯的顶椎位置随栓系时间发展,逐渐移行至胸椎下段,矢状面上,由术后即刻的均匀的生理性后凸发展为胸椎前凸、胸腰段后凸的特征.[结论]幼猪中脊柱侧凸模型,在栓系过程中,会发生冠状面顶椎位置的改变和矢状面弯型的改变,在进行矫形技术的应用中应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