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治疗多出口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2013年3月,采用国产小腰大边室间隔封堵器对96例膜部瘤型VSD行封堵治疗,封堵前常规行左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术后即刻行左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封堵疗效,术后1周和1、3、6、9个月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结果93例膜部瘤型VSD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96.8%(93/96)。术后发生少量残余分流8例,其中7例48 h后消失,1例1个月随访时亦消失。术后4例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出院前均恢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由封堵前的(47.5±5.2)mm下降为封堵后的(45.2±5.1)mm(t=18.33,P<0.01)。术后9个月随访无迟发性心律失常、瓣膜受损及猝死事件。结论小腰大边型封堵器介入封堵膜部瘤型VSD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好,技术关键是根据膜部瘤的位置、形态、破口大小、数目及距主动脉瓣距离等参数选择封堵器和封堵部位。
推荐文章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44例疗效分析
室间隔缺损
膜部瘤
国产封堵器
经胸超声心动描记术
介入治疗
小腰大边封堵期治疗膜部瘤形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膜部瘤形VSD
介入治疗
小腰大边封堵器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的疗效视察
室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心脏缺损,先天性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护理体会
室间隔缺损
Amplatzer封堵器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腰大边型封堵器堵闭膜部瘤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介入放射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膜部瘤 封堵器 介入治疗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心脏介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0-47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41.1
字数 33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794X.2014.06.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孟庆智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 10 29 2.0 5.0
2 徐东进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 9 28 2.0 5.0
3 葛小蔚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 6 27 2.0 5.0
4 刘艳云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 5 27 2.0 5.0
5 番登榜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9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室间隔缺损
膜部瘤
封堵器
介入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介入放射学杂志
月刊
1008-794X
31-1796/R
16开
上海市华山路1328号(八五医院内)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5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465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