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高含泥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针对3种不同组构的颗粒群开展柱浸试验研究,揭示顺、逆流渗流条件下不同粒群结构对矿样渗透性及浸出率的影响规律,提出氧化铜石堆浸的最优颗粒群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颗粒群组构特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孔隙率和孔隙分布特征的不同.粒间孔隙的分形特性说明,孔隙分布分维数越小,表明孔隙率越小,颗粒聚集体之间也越紧密,颗粒群的渗透率也越小.在相同酸液环境下,顺流浸矿时矿样的渗透性及铜浸出率均比逆流浸矿时的差.3组矿样的渗透性由大到小依次为B,C和A,而铜浸出率由大到小依次为C,B和A.工程应用表明,C型粒群结构的氧化铜矿石在堆浸生产中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铜浸出率.
推荐文章
某氧化铜矿堆浸扩大试验研究
氧化铜矿
铜回收率
堆浸试验
滴淋堆浸
浸出率
永平铜矿硫化铜矿中自由氧化铜的分离测定
自由氧化铜
硫化铜矿
分离测定
难选氧化铜矿石选矿综述
难选氧化铜矿
矿石类型
新药剂
浮选
化学选矿
新疆某氧化铜矿浮选试验研究
氧化铜矿
硫化浮选
硫酸铵活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颗粒群组构特性的氧化铜矿柱浸渗流行为分析
来源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酸浸 颗粒群组构 分形结构 细颗粒迁移 渗流特性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工程·土木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05-1611
页数 7页 分类号 TF803.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爱祥 300 2302 23.0 34.0
2 王贻明 139 625 12.0 17.0
3 胡凯建 18 94 5.0 9.0
4 姚高辉 16 171 8.0 13.0
5 薛振林 7 40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85)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酸浸
颗粒群组构
分形结构
细颗粒迁移
渗流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月刊
1672-7207
43-1426/N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校内
42-19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15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912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