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对应用地高辛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必要性.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于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收治的300例心力衰竭患者,均给予地高辛进行治疗,服药时间均超过5个半衰期.将所有患者根据地高辛剂量分为A组(0.125 mg/d地高辛,193例)和B组(0.250 mg/d地高辛,107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患者的地高辛血药浓度进行测定,对地高辛不同给药剂量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不同地高辛口服剂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不同地高辛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A组血药浓度< 0.8 μg/L和0.8~1.4 μg/L的患者比例均明显多于B组[13.0% 25例)比1.9%(2例),24.4%(47例)比7.5%(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33、13.09,P<0.05);而A组血药浓度> 2.0μg/L的患者比例明显少于B组[4.1%(8例)比37.4%(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4,P<0.05).A组有效率为80.3%(155/193),明显高于B组(65.4%,70/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4,P<0.05);A组中毒发生率为7.8%(15/193),明显低于B组(16.8%,18/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76,P<0.05).地高辛血药浓度<0.8 μg/L组患者的无效率明显高于地高辛血药浓度0.8 ~1.4、1.5 ~2.0、>2.0 μg/L组[81.5%(22/27)比36.4%(20/2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3、137.60、137.60,P<0.05);地高辛血药浓度1.5 ~2.0 μg/L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地高辛血药浓度<0.8、0.8~1.4、>2.0μg/L组[94.1%(160/170)比18.5%(5/27)、63.6%(35/55)、52.1%(2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20、27.89、44.85,P<0.05);地高辛浓度>2.0μg/L组的中毒发生率明显高于地高辛血药浓度<0.8、0.8 ~1.4、1.5~2.0μg/L组[47.9% (23/48)比0、0、5.9% (10/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98、62.98、44.85,P<0.05).结论 对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地高辛进行治疗时,对患者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根据监测结果实时调节给药剂量,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预防药物过量导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