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无锡市河埒口休闲广场街头绿地为对象,研究了典型天气条件(晴天、多云、雨后阴天)下绿地内4种粒径颗粒物(TSP、PM10、PM2.5和PM1)的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绿地内TSP、PM10、PM2.5和PM1质量浓度日均值均为:晴天<多云<雨后阴天.雨后阴天的PM10、PM2.5和PM1浓度均极显著高于晴天和多云,多云天气的PM2.5和PM1浓度极显著高于晴天.多云和阴天天气下PM2.5和PM1质量浓度的增幅远高于TSP和PM10.(2)在观测时段内,晴天和多云4种粒径颗粒物的日变化曲线基本一致,上午浓度高于下午,7:00和13:00-15:00分别出现峰值和低谷;雨后阴天时,随时间推进颗粒物浓度呈递增趋势.晴天时小粒径颗粒物所占比例日变化与其浓度协同变化,多云和雨后阴天时则基本呈相悖状态.(3)3种天气条件下,街头绿地内仅晴天时PM2.5浓度达到国家二类功能区质量要求,其他均超出二级浓度限值.(4)晴天街头绿地内主要为粒径2.5 ~10μm的PM10污染,污染较轻;而多云和雨后阴天时TSP、PM10和PM2.5污染均较严重,TSP污染以粒径<10 μm的颗粒物为主,PM10以粒径<2.5 μm的为主,PM2.5主要为1~2.5 μm范围内的颗粒物污染.(5)空气相对湿度是无锡高湿环境下影响颗粒物浓度的最主要因子.晴天,颗粒物浓度与风速、气温、光照强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车流量呈显著正相关;多云天气大气颗粒物浓度与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因素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雨后阴天时大气颗粒物浓度与湿度呈负相关,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
推荐文章
春季城区道路不同绿地配置模式对大气颗粒物的削减作用
城区道路
绿地配置模式
大气颗粒物
削减作用
百里杜鹃森林公园杜鹃盛开期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
贵州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
游憩地
大气颗粒物浓度
气象因子
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特征对亚微米颗粒物的影响
城市绿地
植物群落
构成类型
冠层结构
亚微米颗粒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春季典型天气下城市街头绿地内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
来源期刊 生态学杂志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典型天气条件 大气颗粒物 浓度 街头绿地
年,卷(期) 2014,(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89-2896
页数 分类号 S72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晓磊 2 115 2.0 2.0
2 王成 3 117 2.0 3.0
3 古琳 1 33 1.0 1.0
4 王艳英 1 3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8)
共引文献  (911)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202)
二级引证文献  (78)
18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3(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4(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6(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7(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9(2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0(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1(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2(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0)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5)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30)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9(3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20(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典型天气条件
大气颗粒物
浓度
街头绿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杂志
月刊
1000-4890
21-1148/Q
大16开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161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55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1617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