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大鼠睾丸内残余体物质的形成与转归.方法:大鼠睾丸石蜡切片,做残余体特异性染色观察;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在残余体特异性染色下,部分生精小管内可见有被染成深蓝色、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颗粒.这些颗粒最早于生精周期Ⅰ期,至精子排放时,颗粒全部聚集于生精上皮的表面.当精子释放后,颗粒即迅速向小管周边移动,并贴近管周的基膜部.电镜观察,位于生精上皮表面的残余体内含有不同电子密度的结构成分,在残余体向管周移动的过程中,逐渐转化为高电子密度的脂质包涵体.在生精小管周边的细胞和基质内,以及淋巴管内皮细胞内,均可以见到类似的脂质包涵体.结论:大鼠睾丸生精过程中产生的残余体,可以通过自身的转化过程,形成脂质包涵体,以胞吐及扩散转移的方式,最终被排出于生精小管之外.
推荐文章
牛磺酸对老龄大鼠睾丸组织生精功能的影响
牛磺酸
睾丸标志酶
CREM基因
老龄大鼠
加德纳菌感染对大鼠睾丸生精小管的影响
加德那菌,阴道
睾丸
生精细胞
凋亡
育生液治疗大鼠少精症、弱精症的实验研究
雷公藤多甙
少精症
弱精症
睾丸肉膜囊固定术在大鼠精索扭转模型中的应用
精索扭转
肉膜囊固定术
大鼠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睾丸生精小管内残余体类物质形成及排出
来源期刊 解剖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睾丸 生精小管 残余体 脂质包涵体 形态学 大鼠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3-447,563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64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633.2014.04.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黎家华 三峡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38 176 7.0 12.0
2 肖长义 三峡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91 350 9.0 13.0
3 汤桂成 三峡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41 154 7.0 10.0
4 魏霞 三峡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20 47 4.0 6.0
5 王亚琴 三峡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4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睾丸
生精小管
残余体
脂质包涵体
形态学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
1001-1633
31-1285/R
大16开
上海翔殷路800号第二军医大学
4-380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2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00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