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根据卫生部2011年公布的数据,脑卒中(俗称“中风”)在我国已上升为第一死亡原因,超过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与生命.且中风正在趋于年轻化,现在三四十岁的人中风一点也不罕见.
天气转寒,进入中风的高发期
大量临床统计资料表明,70%以上的中风病例发生在秋末和冬季,故医学家把中风称之为“秋冬季神经科的流行病”.中风,是中医对脑血管意外的统称,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发病急骤,来势凶猛,而又难以预测,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故中医素有“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之说.
为什么在秋冬季易发中风?中风是由于大脑里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医疗气象学家研究认为,秋末,特别是在霜降之后,天气由凉转寒,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剧烈,而西北来的冷空气又不断向东南侵袭,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血液黏稠度加大,血凝时间缩短,进一步促使血压的增高和血栓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