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 MRI联合4D CEMRA诊断四肢远端长骨转移瘤的意义。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四肢远端长骨转移瘤患者的 MRI、4D CEMRA资料,评估每例长骨转移瘤病变部位、骨质破坏类型、病变周围水肿、病变信号特点;测量4D CEMRA长骨转移瘤各期相信号强度,计算各期相瘤体信号与动脉信号的比值,比较不同期相瘤体的信号差异。结果:①骨质破坏部位类型:皮质型2例,均位于骨干。髓腔型4例,3例位于骨端,1例位于骨干。②病变水肿程度:6例中病变周围大片明显水肿5例,小片状轻度水肿1例。③病变信号:6例病例 MRI 平扫均表现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6例病例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T1 WI呈更低信号影未见强化。④4D CEMRA表现:动脉期6例瘤体迅速显影、瘤体信号明显增强,瘤体显现范围明显增大,4例呈“挂果征”改变,1例呈“抱球征”改变;至平衡期,瘤体显影范围固定,显影较静脉期稍减弱。6例长骨转移瘤显示瘤体供血动脉。瘤体供血动脉≤3支有2例;>3支有4例。4D CEMRA 上瘤体供血动脉呈网状(Ⅰ)、粗短状(Ⅱ)、长条状(Ⅲ)3种表现。结论:长骨转移瘤 MRI表现多样性,结合4D CEMRA的恶性新生肿瘤血管和瘤体染色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MRI联合4D CEMRA诊断四肢远端长骨转移瘤
来源期刊 放射学实践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骨肿瘤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专家荐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2-62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445.2|R738.1|R814.3
字数 33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609/j.cnki.1000-0313.2014.06.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覃浩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放射科 14 25 3.0 4.0
2 潘希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放射科 23 72 5.0 7.0
3 胡美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放射科 15 39 4.0 5.0
4 潘碧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诊断科 26 120 6.0 10.0
5 刘迪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放射科 5 18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7)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磁共振成像
骨肿瘤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放射学实践
月刊
1000-0313
42-1208/R
16开
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内
38-122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2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47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