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温经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 98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采用温经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49例,单纯采用温经汤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同时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经期血清PGF2α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分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GF2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显著(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经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经期外周血PGF2α含量而发挥止痛效应.
推荐文章
推拿联合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原发性痛经
经行腹痛
推拿
温经汤
穴位埋线治疗未育女性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穴位埋线疗法
原发性痛经
临床研究
腕踝针联合隔姜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原发性痛经
腕踝针
隔姜灸
疗效
分期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原发性痛经
分期治疗
穴位埋线
布洛芬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温经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来源期刊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温经汤 穴位埋线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9-10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71.9
字数 18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987x.2014.05.3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58 407 12.0 19.0
2 郝青 16 104 6.0 10.0
3 张倩 武汉市第九医院中医科 5 0 0.0 0.0
4 欧阳白莎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9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原发性痛经
温经汤
穴位埋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8-987X
42-1844/R
大16开
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号
38-337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2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39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