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大兴安岭落叶松林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8℃恒温和-5~8℃冻融循环(1个冻融循环为在-5℃培养24 h,后在8℃培养24 h)2个处理,进行30 d的室内培养实验,探讨了寒温带针叶林土壤在冻融交替时期的碳氮矿化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土壤碳矿化速率和碳矿化累积量均有显著影响。第1次和第5次冻融循环后,冻融处理土壤的碳矿化速率显著高于恒温培养下土壤的碳矿化速率;第7次和第15次冻融循环后,冻融土壤碳矿化累积量显著低于恒温土壤的碳矿化累积量。土壤氮矿化速率没有受到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以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但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对土壤净氮矿化累积量有显著的影响。第5、7、15次冻融循环后,冻融处理的土壤无机氮净矿化累积量低于恒温培养的土壤无机氮净矿化累积量。经过30 d的培养,恒温处理下的土壤碳、氮矿化累积量(碳累积量:92.82μg·g-1,氮累积量73.76 mg·kg-1)是冻融处理下(碳累积量:65.51μg·g-1,氮累积量33.45 mg·kg-1)的1.42倍和2.21倍。土壤碳矿化累积量与土壤净氮矿化累积量均为正相关关系,但在相同的碳释放量下冻融循环处理土壤累积的无机氮较少。以上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减少了大兴安岭寒温带落叶松林土壤碳排放和无机氮的累积,有利于土壤碳的固持和减少养分的流失。
推荐文章
春季冻融期寒温带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氮矿化特征
冻融循环
大兴安岭
净氨化速率
净硝化速率
净氮矿化速率
冻融对温带森林土壤碳、氮矿化作用的影响
冻融循环
土壤水分
碳/氮矿化
温带森林
长白山
寒温带林区不同林型下土壤中氮矿化特征
寒温带林区
林型
氮矿化
主成分分析
地形因子对大兴安岭北端寒温带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大兴安岭北端
寒温带针叶林
地形因子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有机碳密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冻融作用下寒温带针叶林土壤碳氮矿化过程研究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北方森林 冻融循环 土壤碳释放 铵态氮 硝态氮 微生物生物量
年,卷(期) 2014,(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69-1775
页数 7页 分类号 S718.5
字数 720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浩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112 4085 31.0 63.0
2 吕瑜良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10 217 7.0 10.0
3 高文龙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6 49 4.0 6.0
4 何念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44 753 16.0 26.0
5 李胜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18 186 9.0 13.0
6 罗亚晨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4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7)
共引文献  (288)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123)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3)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北方森林
冻融循环
土壤碳释放
铵态氮
硝态氮
微生物生物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